當前位置:首頁?>?產(chǎn)品與服務?>?電科方案




地月空間,是從近地軌道、近月軌道向外拓展的新空域,距離地球最遠可達200萬千米。相對于近地軌道空間,其三維空間范圍擴大上千倍。近日,一項新突破在地月空間實現(xiàn)——由中國科學院A類戰(zhàn)略性先導專項“地月空間DRO探索研究”部署研制的三顆衛(wèi)星在地月空間穩(wěn)定建立百萬公里級星間測量通信鏈路,點亮“地月燈塔”,標志著我國已成功構建國際首個地月空間三星星座。
其中,中國電科29所承擔了雙星星間測量通信載荷研制任務,攻克相關關鍵技術,助力地月空間三星星座構建,對月球資源開發(fā)利用、人類地外長期駐留與跨行星活動、太陽系探索等均具有重要意義。
地月空間三星星座
瞄向DRO軌道,探索地月空間的天然太空港
多年來,地球軌道已被科學家研究得比較透徹。相比之下,由于受到地球、月亮以及太陽“三體”的引力影響,月球軌道不太穩(wěn)定,對其研究較少。
比如,要把人、設備等送到月球上去,就需要24小時不間斷地掌握他們精確的位置信息。當前主要通過地面站觀測來推測航天器的位置,但無法支持航天器更加頻繁往返。因此,科學家將目光瞄向了遠距離逆行軌道(DRO)。
DRO是地月空間中一類十分獨特的有界周期軌道族,距離地球約31萬到45萬公里、距離月球約7萬到10萬公里的軌道,順行繞地、逆行繞月,可以看作連接地球、月球和深空的交通樞紐,具有衛(wèi)星可以低能耗進入、穩(wěn)定停泊、低能耗全域可達等優(yōu)點,是地月空間的天然太空港。
DRO雙星低能入軌
在研究地月空間布置設施方面,國際上主要有美國、歐洲、日本等國積極參與,目前取得的進展相近。
“不同于別國,我國的思路是要構建起從地表到深空的基礎設施?!睒I(yè)內人士說。2022年,A類戰(zhàn)略性先導專項“地月空間DRO探索研究”啟動實施,計劃構建一個地月空間大尺度衛(wèi)星星座,探索DRO獨特性質及應用價值。
伽馬暴探測
構建地月空間星座,關鍵是建立星間鏈路通信
所謂三星星座是由三顆衛(wèi)星構成。其中DRO-L星繞地球太陽同步軌道運行,DRO-A星和B星的運行軌道分別為DRO軌道以及DRO共振軌道。
三顆星的相對位置實時在變,如何知道它們的確切位置?答案是:建立星間鏈路是系統(tǒng)核心。為此,29所相關團隊承擔了A、B雙星星間測量通信載荷研制任務。
測量的難點首先在于距離遠,雙星間的最大距離達到了150萬公里;同時,雙星相對運動速度很快,尤其是B星在大尺度空間中“亂跑”,這些都增加了測量難度。
地月空間三星星座
為測準時間,團隊利用了原子鐘,這也是目前測量時間最精確的工具。當問到如果測不準會有什么影響時,業(yè)內人士指出,“給用戶提供的位置就不準,不僅效率低,航天器運行成本也會增加。”讓團隊感到十分自豪的是,盡管走過了不少彎路,通過反復計算和實驗,攻克了一系列關鍵技術。
這并不容易?!拔覀兤鸩捷^晚,但走得快。”2015年起,團隊開始啟動相關研究,十年磨一劍,從低軌到深空,在測量通信方面打下了堅實基礎。
天基測定軌
面向未來,科研團隊還需要建立從地表到深空的基礎設施,形成一整套測量測控體系,從而能夠更多、更好地服務于地月空間的各種各樣軌道的定軌、導航、授時,為我國將來開展大規(guī)模地月空間探索活動提供高效的解決方案。